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在堕落中抬头》最新章节。
王羲之几个人一起到海上游玩。正玩得高兴,忽然起了风浪,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险,可船离岸边还有很远的距离。王羲之和孙绰吓坏了,诗也不吟了,在船上跑来跑去,惊慌失措,大喊着赶快回去。这时的谢安就像三十年后的淝水之战前一样,无比镇定,把他的诗慢慢吟完后,看看几个人手忙脚乱的样子,对他们说,要这样惊慌的话,可就真回不去了。那几位都是聪明人,一听就明白了,渐渐安静下来。谢安的镇定让大家都平静下来,平安返回了。其实,这就是后来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思路。战争胜败谁也不能完全预料,但把能够做好的准备工作都做完,就该安安静静地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,所有人都镇定下来,事情才会向最好的结果发展。这件事,让王羲之等人都对谢安十分欣赏钦佩。后来王羲之和当时另一个大名士刘惔说:“安石有镇服国家的气度,我们应该一道推举他。”刘惔回答说:“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,咱们就该集天下的名士一起来推举他。”李白的诗是这样写这件事的:“安石泛溟渤,独啸长风还。逸韵动海上,高情出人间。”
安石不出,如苍生何
名士们都愿集天下来推举谢安,人们都说“安石不出,如苍生何”,就是谢安不出山,他可怎么面对天下的老百姓啊。为什么这么说?首先是与当时取仕的标准有关:第一看门第。这就是当时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,跟隋唐以后的科举制让读书人都打破了头考进士一样。论门第,谢家虽然不比王家,但也是无可争议的高门。没门第,谁也别想当官。正所谓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。不是出身高门的人,负责推荐官员的中正官想都不会想到的。而谢安在门第方面,没有一点问题。其次是声望。声望取仕从东汉、三国时期就有了,而且越是隐士,声望越高。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,就是因为诸葛亮是大隐士,声望高。当然声望没有经过实践考验,是虚的。在谢安之前,有个名士叫殷浩,就是个“白望”,他出山前,人们也说“殷浩不出,如苍生何”,结果出山一试,全然不是那么回事,一辈子的好名声也被毁了个干净。但声望也并不完全是虚的,因为声望毕竟是人传人,传出来的。总得让别人有可传的内容才行,至少得有才略,能说得头头是道,让人觉得有见识、有思想、有智慧才行。另外,人品也很重要。急功近利、贪财好色、胆小如鼠、出卖朋友、不负责任、迂腐不堪、懒惰放肆、虚情假意等等,只要沾上其中一条,也会人传人,名声也就坏下去了。谢安是那个贵族圈子里,唯一一个什么毛病也让人们找不着的人,很多人都心悦诚服地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在堕落中抬头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