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天工》最新章节。
?
以监生为徐光启赞画练兵。便是文官身份。捐例监生也确实是条捷径。不过李彦是军籍身份。无法捐例监生。除非以卫学贡举入国子监。
李氏为军户。又仅剩李彦一丁。按例下半年满十六岁后。便要充军役。除非考取功名。也就是至少成为举人。本人才可以脱籍。
李彦本人对此并不是很在意。一则是本身缺少这方面的意识;二则规矩是死的。人是活的。即便是军籍。要充军役。但军役也有操守、屯田、丁余。只要有钱。并不会有太多约束。除非是当官。而他也不曾打算在官僚体系中打拼。
李彦自己无所谓。却有人不同意。汪文言也是笑着劝道:“三娃还是想法谋个出身。以后做事也方便。有些事情。平常不觉的。真碰上了。却麻烦的很。”
“三娃你虽然不是举人。无法成为举监。甚至连生员也不是。连贡生都做不了。但以你的文名。若是想要入监求学。怕是国子监规矩再多。也的例外。”汪文言笑道。
文官在仕途上的发展。要比武官的前景更为广阔。一旦从军担任武职。便会被打上武人的标签。至少在文官这个系统。想要发展会有重重阻力。
李彦视科举为畏途。并且也担任了锦衣卫小旗。但在士林之中。他却有着甚为响亮的文名。因为他是《华夏商报》、《华夏文学》、《华夏小说与戏曲》的总编撰。华夏社的社长。
李彦经常在《华夏商报》发表一些评论。这些评论往往观点独特。风格别致。而又言之有物。发人所未发。李彦或许尚未意识到。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他的评论。
此外。他在《华夏小说与戏曲》上连载的《儒林外史》。也广受关注。
李彦毕竟承袭了李三娃的一些记忆。前世的语文基础也不错。写出的文字虽然远不及古人来的骈四俪六、典故随手拈来。却也能做到行文流畅。意思明了。
李彦对《华夏商报》的其他编撰也是如此要求:文字首先要流畅、易懂。这是第一位的。也因此形成了商报的文风。
有人将这种风格称为“华夏派”的自然文风。与竟陵派讲究雕琢字句。求新求奇。艰涩隐晦的风格相对应。
而李彦隐隐成为这种风格的倡导者与盟主。为不少人所追捧。
虽然“华夏派”的文风尚未的到文坛主流的接受。不过其影响却是越来越大。不容忽视。读书人也因此将李彦当做读书人。即便是这次比武大会以后。都意识到李彦还是军籍。
只不过。当朝唯一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也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天工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