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读经典谈心学》最新章节。
,为了让佛教快速融入中国,翻译经文的高僧就以道家的概念解释佛经,又提倡佛道一家。在明代,更有“三教合一”的说法,当然,三教的地位不是等同的,佛、道两家都是在儒家之下,即是说在儒家正统下才能有合一可言。菩提祖师又解释说,“孙”这个姓“正合婴儿之本论”,佛家求领悟“空”,道家求领悟“无”,两家相通,所以叫“悟空”。
心猿以自己的心为师也是菩提祖师事先知道心猿会闯祸,还要教心猿法术的原因。当然,菩提祖师也知道心猿经过事上磨练会修成正果。
心猿得了名字之后,高兴得手舞足蹈,不过他有灵性,因而不忘对菩提祖师作礼启谢。菩提祖师教他洒扫应对、进退周旋的礼节。所谓洒扫应对、进退周旋,即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,出入招呼的礼仪,这是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宋代大儒朱熹(紫阳)说过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在儒家看来,洒扫应对并不是小事,因为“圣人之道,贯彻上下,自洒扫应对,以至均平天下,其事理一也”。
在玄奘的内心世界中,让心猿首先学习洒扫应对、进退周旋的礼节是很合理的。因为心猿虽然吸收了日月精华,集天地之灵秀,但他的身体始终是猴子,其本心还未显发,容易让身体之欲、外界坏境蒙蔽。这正如三岁以前的小朋友,虽然说赤子之心是善的、纯的,但是这个心、自我还未能显发,小朋友的行动大都还是受身体需求、外界环境控制,所以需要引导、教育,不然,到三岁以后,性格就定型了,所谓三岁定八十。八岁以前的小朋友,性格已经初步定型,不过还是比较生野,容易学坏,因而需要教他以礼数。
之后每一日,孙悟空还会与师兄们学言语礼貌,讲经论道,习字焚香,这也是儒家少年儿童教育的内容。如是者过了七年,孙悟空希望学习一些更高级的课程。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列出包涵三教九流的多种课程,只是孙悟空记挂着长生之法,一概不想学。见孙悟空这也不学、那也不学,菩提祖师“怒”了,他打了孙悟空的头三下,然后倒背着手走入里面,并把中门关上。孙悟空的师兄们见师父不讲学走了,也埋怨孙悟空,这里包食宿、免费教学,怎么还诸多要求。只有孙悟空暗喜,知道祖师打他三下是教他三更时分存心,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并把中门关上,是教他从后门进步,秘处传他道。这样学习了三年后,未卜先知的菩提祖师又对孙悟空作了一些警告,他告诉孙悟空:徒弟五百年之后会被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读经典谈心学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