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科技狂人》最新章节。
残缺和遗憾而无法挽回和弥补。现在,我们所知道的华佗,除了“神医”的名号外,就是虚幻的神奇故事、“麻沸汤”的历史传说和《三国演义》中,以小说的笔触对他的医术进行的艺术夸张和愿景描绘。
华佗以后的著名医学家和医学著作,各朝各代都有许多。比较著名的有:魏晋时期的王叔和,著有《脉经》。王叔和为中医的脉学理论,进行了精到的研究,做出了具体的阐释,成为中医脉学第一人;唐代“药王”孙思邈,在发现一些新的中药品种、明确性道、功效、巡行脏腑经络的前提下,对中药的配伍禁忌和配方,提出了新的、明确的理论,著有《大医精诚》、《千金方》等,为世代流传。此后,百姓敬称孙思邈为“药王”。直到现在,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中,还保留着一些祭祀孙思邈的“药王庙”,那里面供奉的,就是药王孙思邈。
金元时期,中医学、中药学,从理论到实践,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,涌现了著名的医学“四大家”。“四大家”之一的李东垣,认为“胃是仓廪之官,治节出焉”,认为饮食不节、伤害脾胃,是危害整体健康的根源,所以他专门著述了《脾胃论》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、《兰宝秘藏》等,对后来医学有一定影响;金元“四大家”之一的朱丹溪,从古老的阴阳学说中,明晰了“肾水亏损”是某些疾病的根源,悟出了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理论,对一些虚弱病症主张“滋阴补肾”。著有著名的医学典籍《格致余论》;
明代的李时珍,首先是一个空前的中药学家,他把几乎所有中药,全都编进《本草纲目》,对其形状、性味、药性、功效、所入经络脏腑,作了详尽的说明。其次,他还是一位继王叔和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脉学家。他著述的《频湖脉学》,对王叔和的《脉经》进行了发展,发现和补充了一些新的脉象。为便于学习掌握,他的《频湖脉学》,用文学的、诗词般的语言,生动地阐释脉象,使其非常形象而逼真。比如他对“浮脉”描述道:“浮如木在水中浮。如循榆荚,如捻葱叶,如水漂木。”又以“体状诗”的形式写道:
浮脉惟从肉上行,
如循榆荚似毛轻;
三秋得令知无恙,
久病逢之却可惊。
李时珍之后,明代还有一位大名医叫张景岳。张景岳出身富贵,博学多才,出任皇家御医,主要为皇室和王公贵族诊病。所见病机多为虚损,所以他喜欢用滋补之剂,力主温补。特别针对朱丹溪之“阳有余、阴不足”中的疏漏和偏颇之处,进行再研究,创立了“阳非有余,真阴不足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科技狂人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