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帝国重器》最新章节。
多大的影响?既然苏联有成功方案,我们为什么非要另辟什么蹊径,非要在质子号上搞改进,出了问题谁来负责?”
“我们只要稳步形成质子号和联盟飞船的生产能力,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就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。哪怕不进行任何改进,质子号和联盟飞船,起码也够我们用上二十年。二十年后,我们自行发展的航天技术,说不定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!”
“引进、吸收、消化,就像我们当年接收苏联援助时候做的一样,这不是现成的工作路径吗?”
文昌航天城设计局大楼,会议室里装修的味道还没有散干净,如今仿佛又多了一些火药味道。
正在说话的戴春生,一直以来负责的都是和苏联工作组的对接工作,这对他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了。当年苏联对华156项目援助,他就是凭借过硬的俄语水平和细致的工作,让苏联的援助工作人员对他赞不绝口。
这次春节期间对东苏工作人员和家属的接待也是出自他的筹划,工作成效非常突出。
借着这一工作成果,这次开会上面点名让他来参加,显然这些意见是有人希望他在这里表达出来的。
这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高级闭门会议,一群的总工、总经理坐满了会议室,戴春生能在这里进行发言,肯定是代表了不少人的声音。
而等他把话说完,会议室里不少人也不由的轻轻点头,似乎对他的发言表达着无声的支持。
而且,当然,戴春生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。
引进、消化、吸收,这是当前国内很多领域的通行做法。从国外引进技术,然后尝试进行本地化生产。以普桑国产化项目为例,走的就是引进技术,然后来件组装,最后逐步进行国产化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确实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符合要求的零部件生产体系。
而且质子号也确实足够先进,在实现质子号国产化之后,这个型号起码够中国用上二十年。有这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,也的确不需要太过急迫进行技术上的冒进行动。质子号项目的成功对中国航天必然影响深远,如果改进失败导致事故发生,显然对航天事业会造成巨大打击。
从一部分科研人员的角度,以及企业运行、经营和多个更高的层面来进行考虑,确实“稳”一点没什么不好。
按照当前的进度,第一枚质子号火箭从国内组装,然后逐渐实现质子号的国产化,最后实现国内质子号的规模化生产,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提升就已经非常可观。
“责任,我可以来负。”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帝国重器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