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辛亥大英雄》最新章节。
!”
“我们等到了!”
“哈哈,罗呆子,我们有新总统了!”
每一位聚在四周的留学生都被这番话语打动,甚至连后来杨秋都在回忆录中写道,他从未想自己在年青一代中的影响力会那样巨大!
有人曾说过,辛亥前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刺客文化辉煌的年代,但说这句话的人却忘了,只有最单纯、最激昂、最执着,只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!才会诞生那么多绚烂的刺客。
自满清洋务运动以来,多少能人志士怀揣报国心愿,远渡重洋求问新知。他们有人客死异乡,有人葬身大海,却依然挡不住那股发自心扉的强国梦想。所以当他们归国后发现国家仍然是一片荒漠,便纷纷放弃专业投身于革命,扛着炸药包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宣泄不满。但现在不同了!从1912年开始,杨秋就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推行全民义务教育,到后来更是推广到全国,甚至国家最初几年资金那么困难,他都绝不挪动教育经费,还从欧战红利中抽出反哺教育。
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义务教育到底普及到何等程度,但只要看到满大街笑容洋溢的中小学生,整船整船漂洋过海的高中生、大学生就足以证明他已经做得很好很好。
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立刻回国,他们不是不爱国,而是很多人放不下手边正在研究的课题,放不下已经习惯的国外良好教育环境。当大家在回国和继续钻研之间徘徊两难时,一段旋律突然从旁边响起。众人扭头看去,唱歌的那位,居然因读书用功而一直被大家戏称为罗呆子的华罗庚。只见他慢慢卷起书本,目光凝望东边,旁若无人轻哼着小调。
河山只在我梦萦。
祖国已多年未亲近。
可是不管怎样曲谱。
也改变不了。
我的中国心。
洋装虽然穿在身。
我心依然是中国心。
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。
烙上中国印
.长江黄河。
在我心中重千斤。
无论何时无论何地。
心中一样亲。
流在心里的血。
澎湃着中华的声音,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。
我的中国心
没人知道这首《中国心》是什么时候在留学生中间流传开的,大家只知道第一次听到它,是在伦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上,几位在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实习的海军士官生偶然间率先唱起。实习军官说,这是他们从有海军五虎之称的秉文上校处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辛亥大英雄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