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血淬中华》最新章节。
?. 天寒地冻,雪虐风饕。呼啸的北风挟着一片片、一团团的雪花,漫天飞舞着。厚而洁白的积雪,虽令道路难行异常,却也使得渐显颓败之色的北京城重新恢复了几分往昔的肃穆与庄严。
大街上冷冷清清,除了那些为一家老小的生计而不得不顶风冒雪、奔走劳作的穷苦百姓,几乎没有人会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出门。不过,其中也不是没有例外,这不,一个身穿蓝色棉袍,头戴黑绒瓜皮帽,个头中等,身材看起来略显单薄的年轻人,此刻正满怀心事的在风雪中踽踽独行。
年轻人名叫杨度,字皙子,湖南湘潭县人,是今科会试罢第的举子。不过名落孙山后,他并没有急着回乡,而是与一些新结识的、志趣相投的举子继续滞留于京城。甲午战败的巨大刺激,使得这些充满朝气的爱国青年们深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不已,每日聚在一起不是畅论时事,就是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些令他们耳目一新、眼界大开的各种西学知识。当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创建的“强学会”成立后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进去,欲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开社会之风气、救中国之危亡!
强学会以及它的机关报《中外纪闻》,都是借“志愿军新竹-中坜大捷,国内掀起‘誓死抗倭,一雪前耻;变法维新,救亡图存’的**”而创办起来的。当初,冯华为谋求志愿军入台一事,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,利用先期成立的《国闻报》连篇累牍地对台湾抗日军民英勇抗倭的事迹进行宣传,从而将国内本已日渐高涨的“保台抗倭,变法图存”运动,一举推向了最**。
国内呈现出如此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,公车上书后亦留居于京师,且一直致力于广联人才,开通风气,以变法维新为己任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自是不会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。他们积极联络各方倾向于变法维新的知名人士,在翁同龢、李鸿藻、文廷式等帝党官员,以及刘坤一、王文韶、张之洞、冯华、袁世凯等地方督抚和朝廷大员的支持赞助下,于1895年9月初,在北京发起成立了“强学会”。几日后,以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、政治、史地、风情、思想文化和转载一些新闻为主要内容的《中外纪闻》,也在京正式刊行。
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初,其成员以维新派和帝党官员为主,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另有背景的官僚和社会知名人士。强学会以陈炽、丁立钧、沈曾植、张孝谦为总董,而以张孝谦主其事。这四人中,陈炽、沈曾植为翁同龢的得力助手,张孝谦是李鸿藻的得意门生,而丁立钧则为张之洞所见重。强学会最初虽规
找找看小说网【www.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血淬中华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